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概况

科研概况

科研概况

科研概况

新能源学院紧密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紧跟“双碳”背景下我国西北地区和石油石化行业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依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资源,坚定不移加强新能源与油气深度融合,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学院自2022年6月成立至今,累计科研合同经费2200万元。纵向科研立项3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2项,陕西省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1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与企业合作项目36项,累计合同经费177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12篇,其中SCI论文70篇(权威一类期刊13篇,权威二类期刊17篇);获得授权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


科研方向

1.清洁能源技术

融合新能源行业和油气行业的技术和资源,面向油气行业开展新能源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可再生能源及化石能源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技术、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新技术、光电催化CO2还原及CO2捕集和脱除技术。清洁能源转化与利用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开发、器件集成、系统设计、装备制造等。

2.动力工程

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传输、存储和利用为应用背景和最终目的,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煤炭、油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资源优势,以“能源高效转化应用技术”、“热能工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能量的光、热、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转化或逆转换过程的高效利用技术,高效余热利用及低碳技术,提供“源网荷储氢碳”多能互补一体化解决方案与工程服务。

3.储能技术

以优化能源结构及坚持能源可持续化发展为目的,结合能源发展中源网荷储等需求,在基于油气场景的控制场景和控制策略、基于大数据和边缘计算的智能运行管理平台、基于云计算的微电网互联互通的系统架构等领域研究新型储能技术、物理储能与储热技术、氢能源储能相关技术机理及相关材料与器件研发,将储能技术与能源供给特点相结合,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和电网稳定性,支持微电网系统发展,推动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4、材料化工

从介观与微观结构等多层次上研究新能源材料的结构及其与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新能源材料科学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效应等问题,跨尺度分析与表征,探索新能源材料组分、尺度、结构、性能之间的本构关系及其内在的热力学演变规律,开展热质传递强化技术研究及高适应性功能新材料与器件研发。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新能源学院自2022年6月22日成立以来,在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获得突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25245

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等企业在油气资源高效绿色开发与利用、储能、多能互补等新能源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签订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


新能源学院自2022年6月成立以来,部分代表性学术论文

1A07E

1032B




西安石油大学新能源学院版权所有©2022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