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

作者: 新能源学院   信息来源:新能源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9-11

一、微专业简介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已被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教育部、发改委关于《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精神而设置的新兴专业。

“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对储能领域人才与技术的迫切需求,依托西安石油大学新能源学院开设,聚焦大规模绿色能源存储与利用领域,开设跨学科综合性专业课程,课程体系与内容涵盖:新能源材料、储能工程、能源管理等特色内容,拓宽本科生视野、提升培养质量。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设产业引领型特色实践模块,实现课程内容的学以致用,夯实能力培养环节。

二、培养目标

“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质储能、燃料储能等储能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具备与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的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学生完成学习后可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环保、化工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储能相关工作。此外,学生还可选择继续攻读能源、材料、电气、控制等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三、课程设置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简介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1

储能原理与技术

《储能原理与技术》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热质储能、燃料储能等储能技术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能够掌握各种储能技术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2

32

3

考试

2

储能材料制备与表征

《储能材料制备与表征》课程主要讲授电化学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和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相变储能材料、热质储能材料、氢能相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方法、实验技术与创新设计等内容,包括储能材料合成与制备、储能材料表征方法、综合设计类实验等。

2

32

3

考查

3

先进储能电池

《先进储能电池》课程主要讲授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材料的加工制备方法、关键材料在实际应用的中的优缺点和改性方法以及电池的组装流程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先进储能系统的主要研究领域及相应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等。

2

32

3

考查

4

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

《电化学储能电站技术》课程主要讲授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组成及关键设备、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储能变流器技术、储能电站监控系统技术、电化学储能电站系统运行控制技术及安全运维管理等,并从“新能源+分布式储能”、“火电+储能”等方面掌握电化学储能的不同应用场景,为进一步设计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

32

3

考查

5

能源系统综合与优化

《能源系统综合与优化》课程主要讲授综合能源系统的整体架构与多能互补优势,面向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系统协同控制策略,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策略,综合能源系统能量管理、电力负荷预测优化技术,以及需求响应机制在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灵活应用等。

2

32

4

考查

6

先进储能工程综合实验

《先进储能工程综合实验》课程以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课程为理论基础,目标为培养学生对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相关实验技能的掌握与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先进储能工程综合实验包括储能材料制备、储能器件制备、储能系统设计、储能系统综合实验以及模拟等。该课程系统涵盖了多种储能技术,着重强调学生对专业实验与实践的理解。

2

32

4

考查

合计

12学分

四、师资队伍

“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依托西安石油大学新能源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新能源与储能工程1个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项目管理3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学院设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

“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教师团队现有校内专业教师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团队教师中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省科协青年托举计划人才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10人。团队成员主要从事储能器件、储能技术、新能源材料及能源管理等新能源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具备一定的企业背景。同时,我们特邀10位来自新型储能领域的资深行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参与课程教学和企业实训,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教师团队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使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储能科学知识和产业技术,参与高质量的学术研讨和实践活动。

五、教学安排

学制1年(二个学期),总学分:12学分;完成规定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颁发“先进储能工程”微专业结业证书。

六、招生对象与规模

招生对象为我校20232024级理工科(新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在校本科生,计划招生30人。

七、报名时间及联系方式

报名时间:915‒917

联系人:肖老师   联系电话:17791578605

邮箱:mxxiao@xsyu.edu.cn

报名咨询:1016619505QQ群)

欢迎入咨询群咨询!


                                             


西安石油大学新能源学院版权所有©2022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