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是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倡导创立,最早建设、长期布局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唯一一所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国家“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自主招生院校,陕西省“双一流”培育高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涵盖理工经管文教艺七个门类,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完整。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化学、地球科学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获评“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4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700余人,其中二级、三级教授46人;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69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30余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等国家级人才30余人。学校拥有47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1个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4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为满足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强化和拓展新能源学科领域,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2022年3月,学校成立新能源学院。面对国家对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学院紧密围绕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落实“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的培养理念,精准对接国家能源绿色转型发展对教育、科技、人才的强烈需求,瞄准新能源产业科技前沿,聚焦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以及新能源高效转化、存储与利用等学科方向,积极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深度融合发展,致力于把学院建成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一、学位点介绍
新能源学院拥有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项目管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设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储能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是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具有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085601 材料工程(材料与化工)
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开始非全日制硕士招生,2010年开始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本学位点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陕西省优势学科,拥有新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具有先进的分析与检测仪器和设备。
本专业领域立足西部,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以服务于新能源、新材料行业为战略目标,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平台。本学位点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材料计算与设计、储能技术3个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培养方向
(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本方向研究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器件的关键材料的制备、组装、表征及应用,探索新能源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其在新能源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研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和器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新材料计算与设计
本方向针对新能源材料、轻质合金等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功能设计的基本问题,结合人工智能、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有限元和实验方法,探索结构改型、界面结构、表面改性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为设计新材料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储能技术开发与利用
本方向以设计开发光氢储一体化领域涉及的关键技术为目标,开发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能源动力、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电化学储能、氢能等储能技术,设计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技术手段和工艺流程,为设计开发新一代储能技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坚持“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培养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材料组织性能、器件组装、储能技术、测试分析手段和评价体系,具备专业应用、科研实践及工程管理能力,满足企业科研开发和工程管理需要的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085807 清洁能源技术(能源动力)
清洁能源技术是指在新能源及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涉及的行业有新能源、动力、电气、核能、材料、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不仅与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学科紧密相连,也与化学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学科相关。
本专业领域立足西部,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以服务于新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为战略目标,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体系和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平台。本学位点已经形成了清洁能源高效与综合利用技术、物理储能技术、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技术3个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培养方向
(一)清洁能源高效与综合利用技术
本方向基于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政策的需要,主要开展新能源以及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高效转换理论与技术、新能源装备及系统技术、新能源智慧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二)物理储能技术
本方向以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生产消费变革及坚持能源可持续化发展为目的,结合能源发展中源网荷储等多方面需求,以“机械储能技术”和“热储能技术”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将储能技术与能源供给特点相结合,解决能量供需在时间与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
(三)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技术
本方向研究源-荷互补运行特性,构建含光伏、风电、光能集热以及电储能、热储能等环节的综合能源系统实现方案;研究多能互补优化供能运行控制策略,形成完善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配置标准与评价体系,为促进低碳、清洁用能并构建可持续供能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坚持“人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培养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外文写作与国际交流的能力,能从事清洁能源技术相关领域内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17名,硕士生导师24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香江学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科协青年托举计划人才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10人。学院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研究生导师具体信息可见学院网站:
http://xnyxy.xsyu.edu.cn/szdw/dsdw.htm
三、招生目录

研究生招生简章可见研究生院网站:
http://yjs.xsyu.edu.cn/info/1063/5585.htm
四、报考咨询
研究生院网站:
http://yjs.xsyu.edu.cn
新能源学院网站:
http://xnyxy.xsyu.edu.cn/
新能源学院研招咨询电话:
029-88382993 秦老师 夏老师
新能源学院研招咨询QQ群:833051300
